90周年90件大事8|师专话剧运动兴起 爱国主义思想传播广泛

发布时间:2022-10-19

◎ 导读 ◎

       1936年上半年,广西师专举行了两次话剧(新剧)公演,轰动了整个桂林,使一向沉迷于桂剧的观众遽然耳目一新,传播了新兴艺术和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广西戏剧后来的发展。在桂林乃至广西戏剧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话剧是一种舶来品,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与中国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1906年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成立了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五四运动后话剧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话剧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在内陆影响较小。然而,话剧在桂林却是个例外。

       据说,五四运动以后,桂林法专演过《朝鲜亡国痛史》,桂林三中曾上演《刺伊藤博文》,桂林二师演过活报剧。这些新剧多是以反对日本侵略和拯救中国危亡为主题,这一时期的话剧活动处在启蒙时期。

       1936年1月,广西师专在桂林第三高中(坐落于桂林王城中) 礼堂举行了一 次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公演。上演的剧目为《屏风后》和《父归》两个独幕剧,这次公演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冲击了桂林平静保守的风气,使观众获得新异的艺术欣赏体验,受到反封建的思想教育,开启了桂林话剧运动的新篇章。

       同年4月, 广西师专在桂林中学礼堂举行第二次大型话剧公演,演出了苏联脱烈泰耶夫的《怒吼吧,中国 !》和俄国果戈理的《巡按》(亦译作《钦差大臣》)。这次演出比第一次公演的规模更大,投入的人力更多,还有很多观众特地从柳州、南宁赶过来。这次话剧公演轰动了整个桂林,在它的影响下,出现了中学生演剧,对抗日救亡的宣传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次话剧公演

       1935年12月,师专校刊《月牙》上发表了题为《戏剧的功能和任务》的文章,该文说:“广西的戏剧,目前还大半是旧剧在支持,新剧运动的提倡,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们应该把大众从旧剧手里夺回来,使他们能得到高尚艺术的陶冶,能获取一切适应时代的新智识。”同时他指出:“我们要把握着戏剧这个良好的社会教育工具来推进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工作。我们要用戏剧的力量来暴露旧社会的罪恶,促进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此文,曾为话剧运动在桂林的开展造了舆论。

       在进步教授陈望道等人的推动下,师专学生积极参加话剧运动。1935年冬成立广西师专剧团,由陈望道任团长,并组成了陈望道、夏征农、杨潮三人领导小组。在三人的共同领导下有了第一次话剧公演。

       第一次话剧公演的剧目是《父归》和《屏风后》,《屏风后》是欧阳予倩的作品。两剧均为独幕剧,由师生合演。《屏风后》是一部讽刺剧,它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道德虚伪、丑恶的实质。正如一个剧中人物指出的:“不要看这个屏风小,几千年的道德,全靠这个屏风。”当时公演这个戏,对反封建运动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1937年启明书局发行的《巡按》,作者果戈理,译者沈佩秋

第二次话剧公演

       借着第一次话剧公演的成功,广西师专剧团在1936年4月春假期间,举行了第二次大型话剧公演。为使话剧活动更蓬勃地开展,陈望道向学校教务主任推荐著名的电影、戏剧导演沈西苓来校执导。公演剧目分别是苏联脱烈泰耶夫的作品《怒吼吧,中国 !》和俄国果戈理的作品《巡按》。 然而,要演出这两个大型话剧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剧中人物多,场次多,布景、灯光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非有专家设计和导演不可。

沈西苓

       《怒吼吧,中国 !》是沈西苓亲自翻译的剧本。剧本是以1924 年6月发生于长江上游的万县惨案为题材的,写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强横逞凶、美国资本家对中国工人的苛酷剥削。面对帝国主义的逞凶肆虐,绝不能引颈受戮,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斗争,才能求得生存。过去上海好些专业剧团想上演,都未能演成,只有上海戏剧协社经过多方筹措经费,向各剧团借用演员,突破反动势力的阻挠,方于1933 年9月得以公演。那么,广西师专为何能成功上演这样的大型话剧呢 ?  

       因为师专本身具有条件: 一是经过第一次公演,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发现师生有着很大的潜力,演员不成问题;二是因陈望道、邓初民、陈此生等老师的倡议,学校拨给了演出所需的大笔经费;三是当时广西政治环境比较开明,校内师生的进步言行不受局限,进步的话剧活动可以畅行无阻;四是有著名的戏剧家沈西苓担任导演。沈西苓具有很高的革命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实干精神,既担任两个剧的导演,还负责整个舞台装置的布景、灯光,以至服装、道具的设计。导演工作尤其繁重,由于时间紧迫,沈西苓每个下午和晚上都用来排练。在排练中,他一方面要求演员先读剧本,掌握剧情,熟记台词,另一方面给演员说戏,分析人物性格,然后作出表演示范,指导演员反复练习,毫不松懈。担任演员的老师和同学也积极投入,认真排练,极力要求演好所饰的角色,服从导演的指挥,从不迟到早退。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奋战,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再通过彩排,先在校内演出,最后搬到桂林城公演。  

       《怒吼吧,中国 !》演员全部由广西师专的师生担任,这部话剧的成功是全校160多名师生通力合作的结果,不仅演员全情投入,负责道具布景的同学也十分尽心。剧中一个战舰的布景十分复杂,换景时间又极短,十几位布景的同学经过认真的商量和考虑,合理分工,配合默契,幕布一拉下来,一声令下,马上拆卸旧景,装配新景。当台下的观众还在议论前场的演出时,帷幕就已经拉开了。  

       《巡按》由师生合演,也因此更加引人瞩目。《巡按》为讽刺喜剧,写一浮浪青年被错认作钦差巡按的故事。虽然它反映的是沙俄的官场现实,但观众们仿佛是在读一部旧中国的“官场现形记”。

       在公演特刊中还载有《导演团的几句话》,对这次公演做了一些说明:一是为把这两个名剧搬上舞台,在全校“动员了16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教职员的大部分”;二是条件不够,“没有好的舞台来布景”,“没有完整的灯光、服装”,“没有长期互相练习的机会”;三是指出公演的意义,认为“只要不致完全失败”,相信“这次的公演,是会给广西的戏剧运动多少有点刺激的”。

       虽然和专业剧团相比,广西师专剧团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它在桂林乃至广西戏剧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传播了新兴艺术和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了广西戏剧后来的发展。

                             (贾雅楠 执笔 李殷青 审校)

文献来源

[1]王福琨 . 中国共产党在桂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 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 三十年代广西师专[C]. 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92.  

[3]王枬,黄伟林 . 民国师范: 民国时期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故事集[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本文摘自《90周年90件大事》,贺祖斌等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对:付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