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90件大事3|制定《章程》聘请名师启迪思想播撒火种

发布时间:2022-10-12

 ◎导读◎

       1932年,杨东莼提倡“自由研究”“集体生活”办学方针,制定广西师专学校章程,开设新兴社会科学课程,启迪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在广西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雁山园环境清幽,亭台楼阁,花草茂盛,十分典雅。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雁山办学后,陆续修建了大礼堂、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在杨东莼校长的主持下,各项建设取得了开创性的业绩。

 巧妙利用口号,宣传马列主义

       杨东莼是早期共产党员,他学识渊博,思想敏锐,言辞生动,深为师生敬佩,自担任首任校长后,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办好师专,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在师专师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革命真理。

       国民党桂系聘杨东莼为师专校长,其目的是标榜自己的“开明进步”,但又害怕进步势力的发展,力图限制,所以派遣爪牙心腹对广西师专侦察监视。在此情况下的杨东莼主持师专,贯彻中共六大决议精神,只能在“团体生活”口号的掩护下开展办学,在学术上提倡“自由研究”,在生活上主张过“集体生活”。

       所谓“自由研究”,即对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都可以自由研究,这在当时国民党实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政府的独裁统治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办学方针。通过自由研究,进行比较鉴别,才能发现科学真理。这是杨东莼巧妙地利用学术研究的口号,达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目的。他强调“集体生活”,就是要求学生生活艰苦朴素,学习刻苦勤奋。他激励教师以极大的热忱传播革命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教学,教育学生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和自由散漫作风。为学生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给予良好的启迪。

 开设新兴社会课程  启迪学生进步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学校除开设师范专业课程外,利用“自由研究”口号,开设了当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所没有或不敢开设的新课程,如《社会发展史》《世界大势》《农村经济》《社会进化史》等课程。这些课程,有的是揭示人类发展规律,如《社会发展史》,介绍从猿到人,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规律;有的是分析世界矛盾斗争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如《世界大势》讲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诸多矛盾和斗争,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和必然取得胜利的规律;有的是介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农民生活的出路,如《农村经济》讲的是我国农村落后的情况及其原因,并带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工农的疾苦和依靠工农进行革命的道理。这些课程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青年学生认识社会变革的道理、了解当前形势的发展与前途、解决革命人生观与世界观问题,无疑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杨东莼校长主张采取教师讲课、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如薛暮桥老师讲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当时土地革命的需要,在课堂上简要地讲述中国农村的土地关系和租佃制度、借贷制度、雇佣制度等问题,并让学生阅读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然后将120个学生,按地区分成3个小组,各自讨论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关系,联系自己家乡的农村经济状况及所见所闻,谈认识、体会。他还组织和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为此,他制作了几百张农村经济调查表和一万多份农户调查表,带领学生到苍梧、柳州、邕宁、龙州等地,并指导学生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写出了《广西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指出,中国农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是中国革命的任务。这对当时参加社会调查的青年学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薛暮桥老师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农村经济的理解,得到了杨东莼的赞赏。各门课程一般都不采用固定的教材,上课时讲授纲要,学生一面听,一面记笔记,课后阅读参考书,抓住重点内容和课程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老师概括总结归纳。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都说:“和薛老师一道下农村,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了解农村土地的情况和各种租佃关系,深刻地认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性质,这件事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进一步认识农村的阶级斗争,对理论联系实际,也做出了榜样,是最新的教学方法。”

       在图书资料建设方面,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传播进步思想,杨东莼校长十分重视学校图书资料的建设,动用政府拨给办学的有限经费,购置了许多中外进步书刊,如《社会发展史纲》《新教育大纲》《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大纲》《马克思传》《国际工人运动史》等社会科学书报和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供师生阅读参考。他积极邀请进步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师生作报告,给师生传播知识和新思想,如地理学家田曙岚先生到桂林,杨校长特地请他到学校作报告。田先生为了考证地图是否准确,曾经到全国许多地方进行考察。在学校作报告时他介绍了1933年在江西中央苏区考察得到的印象,叙述了苏区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情景,给师生很大的启迪。

 倡导教学合一  营造浓厚学风

       在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方面,杨东莼校长提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养成集体生活,勤奋读书,注重劳动,崇尚节俭,师生合作,以诚相见,少说话、多做事,教学做合一,即知即行的学风,要求学生热爱师范专业,提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人民教师光荣”的训词。对教职员工的德性,他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章程》中明确八项规定:

        1.对于教育有深长的兴趣;

        2.对于学校有爱护之热情;

        3.对于同事能和衷共济;

        4.对于学生能以身作则;

        5.对于自己能自强不息;

        6.对于社会能公而忘私;

        7.对于真理能竭力拥护;

        8.对于人格能始终保持。

       杨东莼校长提出的办学思想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学校各项建设获得顺利的发展。他强调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朱克靖、薛暮桥、金奎光、廖庶谦、沈起予、朱少希、张海鳌、崔真吾、官亦民、杜敬斋、刘瑞生、张汉辅、彭仲文、陈竺同、王伯达、胡守愚等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学术上主张“自由讨论”,教学上提倡启发学生思维,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上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师范专业,养成尊师爱生,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杨东莼校长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创造的、实验的、有计划的”,是“适合于广西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情形”的。

       学校办学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第一,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教育绝不能脱离社会的需要。当时的广西,缺乏县一级教育行政人员,缺乏乡村师范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师专的办学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办起来的。因此,师专的创办,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教育理论与社会调查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的书本知识,能运用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真的活的和终生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和实际本领。这是师专办学成功的一条主要经验。第三,教学民主与学术自由相结合,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相长的气氛是很活跃的,课堂教学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学术活动中,杨东莼校长提出的“自由研究”的口号是很著名的,在当时,它不仅是一个革命性的办学方针,而且巧妙地利用它达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目的。使学校成为国统区一所新型的、民主的进步学校。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章程》

       学校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新型知识青年。因此,校址选择接近农村,新生入学,就进行边建校、边劳动、边学习教育。学校办一个农场,学生参加种田、养鱼等生产劳动。培养学生艰苦节俭、克服各种困难的优良品质,是很有成效的,为后来许多学生投身革命斗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后来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广西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朝文 执笔  李殷青 审校)




文献来源

[1]薛暮桥.关于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回忆[C]//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三十年代广西师专.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2]田光萱.广西师专办学的特点[C]//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第20辑:三十年代广西师专.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3]广西师范大学校史修订组.广西师范大学史(1932-200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摘自《90周年90件大事》,贺祖斌等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