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90件大事15|战火迁校平越办学 艰难岁月坚守育人初心

发布时间:2022-10-21

  ◎ 导读 ◎  

       为了躲避战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被迫迁校。1944 年 6 月开始,学院经柳 州三江、剑河、三合,后到达贵州平越(今福泉市)办学,1946年1月,迁回桂林。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和力量,推动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  

忍别桂林,疏校丹洲  

       1944年初夏,日军进犯湘桂。4月长沙沦陷,5月日军包围衡阳,6月,桂林城开始了第一次紧急疏散。6月15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奉教育部之令进行迁移,院长曾作忠留下带领员工抢运图书仪器,教务长林砺儒率师生南撤至柳州长安镇。不久,衡阳被日军攻陷,师院为避免损失,决定另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搬迁。  

       教授们及疏散委员会提供出许多不同的路线。有些主张避入偏僻的深山;有些主张沿黔桂铁路去往贵州;有些主张溯柳江而上迁至原定的三江县丹洲乡。第一个主张因院舍及经费联络问题无法解决,不能成立;争执最激烈的是第二、三路线。这时院长曾作忠已离开桂林,料理师院物资的搬迁,搬迁方案未能确定。不久院长回来了,才决定原则上暂搬到丹洲。理由是:第一,水路交通运输方便;第二,三江地处偏僻,非敌人之所注意;第三,与贵州接界,必要时仍可撤入贵州,且经常能与教育部取得联系。

       事后看来,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假如当时走黔桂铁路的话,会遭遇到怎样的狼狈、危险和损失,是不可想象的。  

丹洲复课  

       10月4日,师院迁至丹洲,开学复课。丹洲是融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岛上长着苍翠的树木,远远望去,蔚然可观。师院设在原来省立柳庆师范学校的旧址,校舍都是古刹破庙改成的,一切都是因陋就简,但范围还够宽大,大家不感到特别局促。  

       经过简单修缮与安置,师院便在丹洲开始招新生,同时又登《柳州日报》并分别函知师院学生到丹洲上课。  

       双十节这一天,师院正式在丹洲开课,教室里只挂上了一块小黑板,师院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短凳,一方块木板,让学生自行保管。因此,学生上课下课,或参加纪念周,每个人都会携带着这么一套东西。

       男女同学宿舍,都安置在一间较为宽敞的城隍庙里,男生挤在大厅里住,女生仅占一间走廊上的小房。同学的膳堂也设在这里,因为教室离得很远,同时教室又很少,所以没课上的同学,都集中在膳堂自习,于是膳堂无形中又变成了自修室。  

 1944年10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在柳州三江丹洲书院复课

       丹洲开课的时间很短,11月初,从长安镇传来消息,桂柳的情势非常紧张,师院又须作搬家的准备了。因为如果敌人攻下桂柳,长安、丹洲随时有被袭击的可能。11月12日,桂柳都已沦陷的消息传来,于是,疏散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重新组织疏散队伍,决定沿融江河北上,目的地是贵州三合。  

和敌人赛跑  

       11月15日师院开始疏散。曾作忠与几位教职工因料理事务,最后撤离丹洲。疏散途中,曾作忠照顾教授、家属、病号坐船,自己始终坚持与学生一道徒步行军,翻山越岭,倍受战乱流离艰辛。  

       1944年11月30日,师院队伍已经离开广西省界,进入了贵州境内。这时,敌人已经深入六寨,原定前往三合的计划,因敌人向黔境进攻而不得不改变了,所以师院暂时逗留在榕江。几天后,消息来得更加紧急,谣言四起,应征前往独山修筑机场的民工纷纷退了回来。敌人攻上了云贵高原,而且从独山直达三合。12月6日晚,榕江告紧,敌人进犯至八开,八开是都柳江沿岸的一个乡镇,离榕江仅有30公里,全城哗然。当晚疏散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急,院长也发来通知,要同学做好准备,第二天出发北上。但从富禄开上来的船还没有到达榕江,同学所背负的行李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东西还放在船上,所以大家决定让一部分同学走回下江一带去找船,其余的人抄小路急行北上,加速追赶,跟上院长的队伍。  

       12月6日早,院长带了一部分同学北上,另一部分同学南下去取行李。南下的同学渡河后,在山冈上选举负责领队的同学,选完之后,率队前行。刚刚走到斜坡,便发现三架盟军P51式飞机迎面而来。领队的同学担心敌我不明,会遭受危险,机警地吹起散开躲避的哨子,待同学躲避隐藏后,飞机已经抵达上空,向学生们开枪扫射,然后投弹10余枚,炸弹相距队伍不过百米左右。幸好是在山腰,同学们全部安然无恙。  

       后来才知道是榕江守军逃避责任,谎报榕江近郊有敌人出现。这一谎报险些把七八十名同学的性命葬送。当晚赶至下江,走了45公里,7日走到巨洞,才遇到师院的船只,晚上大家各自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再作北上的准备。  

       8日,经过询问从榕江开往巨洞的船只,才知道榕江仍无战事,同学们于是日夜兼程越过榕江,去追随院长。留下教师们和部分学生,带着师院图书、公物等一同南下。从此,师院暂时南北分道,分为两部。

南北殊途  

       12月10日北上的这支队伍冒险回到榕江,榕江却不再是几天前的榕江,市民们都被谣言和轰炸吓跑了,城里非常冷清、荒凉,队伍本来不打算停驻在这不安的城市,但天色已晚,同时情况也缓和了下来,于是就借宿贵州师范。12月11日的路上,土匪横行,拦路抢劫,幸而队伍和部队一同前行,顺利到达忠诚,12日晚到达寨蒿,13日休息一天,14日到朗洞,15日到达白棵,17日到达剑河。院长率领先行的一批同学在城外热烈迎接,虽然相别的日子短暂,但在兵荒马乱的年头,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故,同学们相互紧紧地握手,亲热得简直忘了几天来所遭受到的苦痛。  

       12月,院长率领部分师生先行到达剑河,得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已经迁离平越,于是决定借用交大旧址安顿下来准备复课,来弥补学生因疏散而荒废的学业。1945年1月,院长曾作忠率领部分师生于15日到达平越,一面着手安排复课,一面通知后续人员赶到平越。后续人员大多是教授及其家属,他们正滞居梅林。在曾作忠安排下,于2月22日到达平越。

 学院借用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平越(今福泉)旧址办学

师生团圆  

       教师们2月22日安全抵达平越,师生团圆,可以安于教学了。

       总结这次疏散的经过,历尽了许多艰难困苦和危险,爬过高山,走过雪地,耗时三个多月,逃了千余里。逃难中师院的师生们也收获良多,院长曾作忠曾回忆道:一是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使师院更加团结;二是民主、自治、互助的精神,在逃难中已培养成功,而且有效地发挥着;三是逃难让学生更加爱护团体,适应严密的集体生活;四是个人在逃难中养成刻苦耐劳、果敢敏锐等优良习惯,变得刚毅茁壮,把一向读书人文弱的恶习廓清;五是多接触自然与社会,加深了了解,尤其能够体察黔桂边境同胞生活情形。  

       1945年3月,师院在平越交大旧址正式复课。复课初期,由于一些教师未随师院疏散,师资不足,曾作忠与林砺儒多方动员延聘,谭丕模等著名教授学者陆续到校任教,教学逐步走上了正轨。  

 1945年7月30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各系第一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

欢天喜地返桂林  

       1945年7月27日晚,院长曾作忠接到贵阳来电,说桂林已获光复,消息震撼了整个山城。师生们的心中马上泛起回桂林的希望,一年来的奔波流浪的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  

       桂林光复,继而日军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师院人无不归心似箭。1945年11月,曾作忠率部分员工先回桂林筹备迁返事宜,看到六合路校址荡然无存,便向省政府借得王城,也就是省府遗址。曾作忠亲自率师生员工,清理废墟,修缮教室,同时续招新生和保送生 300余名。11月25日,曾作忠主持召开了桂林分部一年级的开学典礼。  

       1946年,曾作忠又亲赴重庆,向教育部交涉师院复员问题。当时教育部强调各校复员要统筹进行安排,但又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师院的实际问题很难解决。经曾作忠据理力争,教育部才同意师院迁返桂林。1946年1月26日,平越师生全部抵达桂林。那两天在桂林的师生一直忙碌于接待工作,同时举行球赛,放映电影,聚餐,开联欢会,庆祝师院在桂林大团圆。  

 1946年1月14日,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国文学会师生离平越回桂林前合影

 2021年7月23—25日,广西师范大学开展“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贵州福泉举办

重走西迁路 再启新征程  

       2021年,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深入挖掘红色校史,重走抗战时学校的西迁之路,追忆学校师生的光辉事迹,7月23—25日,学校组织开展“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到柳州三江丹洲、贵州福泉(原平越)、桂林王城寻访。此次活动由校长贺祖斌带队,副校长林春逸、校办、宣传部、学工部(处)、校团委、高师中心、教育学部、美术学院相关人员及辅导员、青马班学生共计 30 余人师生代表共同参加。2021年10月19日至21日,校党委副书记赵铁率队赴柳州三江县、 贵州福泉市调研考察,追寻学校西迁历史,搜集校史资料。  

       2022年7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 2022 年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贵州福泉开班。开班仪式上,广西师范大学与福泉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福泉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支持100万元启动福泉市“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以此回报福泉人民。  

       桂林师范学院在战火中迁校办学激发了师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服务社会意识,树立起了严谨求实、民主进步的校风学风,凝聚起了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西迁办学精神”,此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勉励师生们牢记这段坎坷的西迁之路,以实际行动传承校训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为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凝聚起磅礴伟力。  

 (杜子壮 执笔 郑国辉 审校)  

文献来源  

[1]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第36辑: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实录[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2]王枬,黄伟林.校长纪事: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校长故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枬,李殷青.图映岁月: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发展历史图片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贺祖斌.重走西迁路[J].当代广西,2021,(17):60-61.


       本文摘自《90周年90件大事》,贺祖斌等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对:杨曼)